【書      名】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       

【原 名】僕が殺した人と僕を殺した人

【作      者】東山彰良

【譯      者】王蘊潔

【出 社】尖端

【出版日期】20190128

【原著出版】2017

 

 

讀著東山彰良的新作《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》,就好像隔著一層朦朧薄紗,看著作者筆尖下所勾勒出的台北場景,有種親近熟悉感,有時卻又感到陌生疏離。好久一段時間,不再閱讀台灣作家寫的文學小說,自然不會從文字中讀到描繪台灣兒時街景的隻字片語。想不到時隔數年,再次從文字中找回台灣這塊土地舊時記憶,竟然是從日本翻譯文學找回那股熟悉感。

 

小說中的一九八四年,那一年的台北,「我」十三歲。時隔三十年後來到二〇一五年,場景移換到美國,那一年的「我」,娓娓道出「布袋狼」的故事。一開始讀著這本小說,讓人感到納悶,為何一段台灣兒時少年回憶,怎麼會牽扯到美國連續殺人犯「布袋狼」。

 

乍看之下突兀的設定,沒想到跨越三十年時空,整個故事竟然就這樣連貫起來,更有趣的是,作者刻意安排了敘述性詭計,讀者習慣先入為主,將兩條時間線的「我」視為同一視角。這種有意無意的引導,讓讀者們一邊好奇為何一位純真少年,會演變成「布袋狼」這位殺人犯,另一邊又讓讀者猜測到底誰才是「布袋狼」呢?

 

整部故事還扣題在書名《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》,究竟是誰「殺」了誰已經是其次問題,重要的是「殺」這一字背後所帶來的沉重包袱。這一「殺」,在故事中不只是帶出背後詮釋的動機,也讓人回憶起那破碎不堪的過去,即便時過境遷,那些過往記憶碎片依然是一個人故事的一部份。

 

 

以上感謝尖端出版提供試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binn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