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【書        名】學生街殺人

【原  書  名】学生街の殺人

【作        者】東野圭吾

【譯        者】王蘊潔

【出  版  社】皇冠

【出版日期】20140303

【原著出版】1987

 

 

《學生街殺人》是東野圭吾在1985年以處女作,《放學後》獲得第31屆「江戶川亂步賞」後的作品。這樣早期的作品,不免看到作家青澀之處,例如行文中以直接淺白的文字,以及對於人性乃至心理層面的矛盾與黑暗的刻畫,都顯得不夠成熟。既非反映社會議題的社會派,在詭計與解謎上又不如新本格派。

 

然而瞭解東野圭吾的讀者,想必知道他直到1999年以《秘密》一書獲得第52屆「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」後,才與暢銷兩字結緣,在2006年以《嫌疑犯X的獻身》榮獲第134屆「直木賞」,此刻從暢銷作家步上日本文壇的最高榮譽,從此大放光彩成為眾所皆知的超人氣作家。假使讀者以後期的作品,來檢視《學生街殺人》,自然不免有些失望。

 

這樣的比較當然有失公平,兩者也不能以此相較,但是如果你是熱愛東野圭吾的人,那就更不能不讀《學生街殺人》。如果你只是想閱讀傑出作品的人,自然是挑選作家獲賞的作品來讀,但若你是喜愛東野圭吾這個作家的人,自然不能錯過早期作品。唯有一覽作家畢生作品,才能瞭解到作家在創作上的成長軌跡,《學生街殺人》正是能一窺作者早期創作生涯的面貌。

 

 

其實若拋開書中推理的部份,細讀本作的話,會發現《學生街殺人》中的主角光平,正是作者東野圭吾自己內心層面的投射。作者在字裡行間中,恰恰反應作家剛出道時的徬惶不安,對未來對人生充滿困惑

 

「但是,光做夢可不行,如果自己不付諸行動,這個世界不會改變」、「我覺得進入公司體制中似乎也沒那麼不好。」、「我一直在想,很希望可以發揮自己的個性和才華,不被體制淹沒,在茫茫人海中,沒有任何人能夠取代自己──我希望從事這樣的工作。」、「我覺得有沒有走錯,也是自己決定的。如果覺得錯了,再往回走就好。人的一生,就是不斷在重複一些小錯誤。」

 

一字一句的訴說著心中的真實感受,作者藉由文字所反映的不只是情緒而已,更是一段獨白,一段對話,與缺乏自信的自己進行談話。刊載於一九九五年十月二一三期的《別冊文藝春秋》東野圭吾曾寫到:

 

我是個笨學生,去學校是為了西洋弓箭社的練習,練習一結束便上街晃蕩。一想到將來會成為上班族、穿著西裝擠電車便毛骨悚然,滿腦子考慮的全是如何拖延,讓那一刻晚點到來。既然不喜歡上班,只要積極摸索別的出路就好,我卻只會和朋友們在咖啡廳裡無病呻吟。那時的我,還沒發現討厭當上班族其實是因沒自信。 (可參閱東野圭吾的散文集《大概是最後的招呼》,收錄於〈我的心之城──大阪府立大學周邊〉篇內)

 

作者在《學生街殺人》中,藉由主角光平反應出當時缺乏自信的自己。或多或少,也道出自己離職成為作家後,對未來仍舊缺乏自信。

 

如此長篇大作,我偷偷懷抱造成轟動熱銷的期待,卻是一點都不賣。為了讓銷售量好看些,我繞遍東京的重點書店,每家各買兩本,包包重得像啞鈴,差點沒扯斷提把。即使如此,仍是杯水車薪,銷售量絲毫不見好轉。

──《大概是最後的招呼》

 

當時《學生街殺人》出版時,東野圭吾還要這樣跑遍書店每家各買兩本。那樣期待作品熱賣,卻一一落空的心情,也許作者也把這些對未來不安的感受寫進了《學生街殺人》。

 

有些人緬懷於昨天,對於過去種種的美好時光,無法拋下。有些人沉溺於今天,對於此刻所發生的事,多麼希望時間永遠停佇在此刻。有些人邁向明天,對於飄邈不定的未來,或焦慮不安或興奮期待,沒有人知道旅程的前方有什麼正等待著自己,是未知,同時也意味著無限的可能……

 

在故事最後,刑警香月開玩笑的對光平說,可以用撞球來占卜光平的未來前途:「我讓你先打,如果又輸給我,代表你前途堪慮」我想或許可以打趣的認為,作者東野圭吾的投射──光平,與香月打這局撞球打了近十年,最終還是打贏了。雖然比賽曾一度膠著,但最終靠著毅力堅持下去,打出了漂亮的一局,至少可以肯定前途無慮了!

 

 

以上感謝皇冠文化提供試讀機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binn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