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書      名】三郎

【原  書 名】The Third Son

【作      者】吳茗秀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Julie Wu)

【譯      者】劉泗翰

【出  版 社】大塊文化

【出版日期】2015年04月02日

【原著出版】2013年

 

 

 

 


在外語出版的著作當中,難得一見的以台灣為背景舞台的作品,總會讓人備感熟悉,想看看其他人又是怎樣看待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、事、物。作者為美籍台裔作家吳茗秀,身為華裔的第二、三代,站在一個同時受中西文化影響衝擊的位置,作者這樣特殊的身分,筆下的台灣更是想讓人想一睹為快。

《三郎》這部作品更難能可貴的是,點出台灣在不同時代下的變動,從日治時期、台灣光復國民黨來台,乃至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時期。作者以生於日治時期的孩童三郎為主角的視角來看待時代的變化,隨後不久國民黨來台,三郎的日本名也改為家麟。即便時代經歷過鉅變,然而身為桃園望族的三郎,在小孩子眼中的世界裡,外頭的變動與家中相比似乎來的單純的多了,對他而言唯一不變的大概就是家中的地位,依舊還是如此卑微,得不到父母的關注與愛,更時常被他的大哥一男給欺負,家中有形、無形的資源,食物、關愛,以一種配給制度來分配,地位最卑微的三郎所能獲得的配給自然也是最少。

三郎的一生,彷若這座被稱為亞細亞孤兒的島嶼般有著相似的命運,他唯一的機會,只剩考取海外留學的資格,飛往新大陸、邁向新世界一圓美國夢。但即便逃離了台灣那個宛若桎梏的家來到美國,依然脫離不了海外國民黨的特務,以及他大哥一男的爪牙,三郎這樣的人生又該何去何從。


《三郎》這部小說,所呈現的不只是一本動人的成長小說而已,它讓人備感熟悉的除了描寫到台灣這塊土地之外,我認為台灣的讀者更能感受到的,是作者對中西文化衝擊、華人傳統文化上的細膩描寫。三郎是該「孝順」的聽從父命就讀藥學系,還是選擇自身興趣當個工程師。當三郎身處海外時,縱然逃離了那個家,然而卻又活在華人儒家思想的陰影下掙脫不得,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卻選擇忍氣吞聲,在外人看來只是層層無謂的、沒道理的束縛,然而即便身在自由的美國,心卻被緊緊的華人文化所束著。正如小說中陳恭旭對三郎說:「都了解傳統,卻又受其束縛」,到頭來一味順從父母期待,自己的心卻快樂不起來。

三郎的父親表面上看似刻薄對三郎冷漠以待,私底下曾對三郎的堂哥阿撤提到,所有的孩子中最不用讓人操心的就是三郎了,那種華人迂迴的關心,作者塑造出來的劇情,都深刻的抓住華人的特質,讀來既是熟悉卻也對華人部分的文化感到一絲絲苦澀起來,忍不住的佩服起作者在人物性質上的刻畫技巧。

也許三郎海外留學的歷程,正是當年許多台灣人海外留學,最後長居於美國生活的部分縮影,他們流著台灣的血,受華人文化的薰陶與西方世界的衝擊。我想三郎這為文化背景特殊的小說人物,將會深深抓住讀者的心。


以上感謝大塊文化提供試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abinn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